佛教
基本教义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缘起
空性
因果
业
戒律
毗奈耶
尸罗
五戒
禅那
业处
轮回
波罗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宝
三法印
佛教共识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须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马鸣
龙树
提婆
无著
世亲
觉音
鸠摩罗什
慧远
菩提达摩
智𫖮
玄奘
惠能
莲花生
宗喀巴
宗派、国家和地区
部派
大乘
金刚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汉传
藏传
藏传佛教史(英语: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印度
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国
欧美
历史
佛教历史
佛教时间线
结集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众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于印度衰落
法难
佛教现代主义
人间佛教
左翼佛教
经籍举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阿含经
南传尼柯耶
法句经
大般若经
心经
金刚经
法华经
解深密经
华严经
维摩经
涅槃经
楞伽经
大悲咒
楞严经
圆觉经
药师经
地藏经
阿弥陀经
坛经
瑜伽论
大智度论
俱舍论
圣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场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关主题
艺术
修学制度
组织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题
上座部佛教
巴利圣典
批评
论诤
大乘非佛说
十方诸佛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查论编
央掘魔罗(梵文名Angulimala),又译为央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鬘,鸯窭利摩罗,此人受释迦牟尼佛渡化后收为弟子,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生平[编辑]
央掘魔罗,其中央掘 Anguli 是手指头之意,而魔罗 mala 是花环、花冠的意思,央掘摩罗多被翻译成“指鬘(以很多手指作成之髪鬘)”。[1][2]
相传他是㤭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宰相奇角之子,名为无恼(梵文名ahimsaka),因为信奉婆罗门教,其师教授他升梵天秘法,要杀千人,以他们的手指来作成项链[3]。后受到佛陀的教导,痛改前非,加入僧团出家,最终获得阿罗汉果。
出生[编辑]
央掘魔罗生于萨那村,位于㤭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北。出生之时所有贵族武士不由自主地抽出刀剑,但刃上却又莫名其妙地缺了口,又从刀鞘处折断,令所有武士产生恐惧之心。大家咸认为乃由于央掘魔罗之出生致有此一现象发生,故其父母将其取名为“伽瞿(阿伊沙卡)”,意为“世间现”,以纪实此事。
少年时期[编辑]
在㤭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王宫任职的父亲将他送往一婆罗门怛刹尸罗处接受教育。由于伽瞿十分聪慧,亦德行兼备,武功亦十分高超,深得其师及师母之欢心,甚且这位年轻美貌而又妖媚淫乱的师母偷偷爱上伽瞿。
由才德兼备之人转为杀人魔王[编辑]
某日,趁怛刹尸罗带著其他弟子去外地之时,意图勾引伽瞿,虽伽瞿不为所动,但却引来师母对伽瞿之妒心与杀意。于是等怛刹尸罗回家时,师母故意佯装成受伽瞿侵犯要上吊自杀的样子,[4]但由于畏惧伽瞿的武功了得,于是怛刹尸罗设计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计谋,欲藉国王之力除掉伽瞿。
怛刹尸罗欺骗伽瞿,说他有个得道升天的法门要传给他,只要杀满一千人,并将被杀之人的手骨剁下来做成项链,如此不仅自己可以升天,连自己也能因此而解脱。尽管伽瞿大惑不解这个法门,但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老师,逢人便杀,也因此得了“央掘魔罗”的称号。
受释迦牟尼佛渡化[编辑]
波斯匿王知道这件暴行事件后,便准备出兵逮捕央掘魔罗。央掘魔罗的母亲知道后,想要救子,于是动身前去找寻央掘魔罗。此时央掘魔罗已经收集到999根手指骨,当见到他的母亲时,正准备将其杀害,正好于此时,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他的眼前,央掘魔罗兀自庆兴,恰好可以替代母亲而让自己成道。但尽管央掘魔罗如何穷追,始终追不上以缓慢的步伐行走的释迦牟尼佛。最后,他大声吼叫:“比丘!停止!停止!”。佛陀回答道:“正因为你自己没有停止残杀的痴心,所以永远追不上我;其实我从很久以来,早就停止了。”央掘魔罗善根深厚,听了佛陀的话后,立刻醒悟。便请求出家成为佛陀弟子。
此时正好波斯匿王召集军队,欲讨伐央掘魔罗,但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先前来请示释迦牟尼佛,佛陀此时将已忏悔并出家的央掘魔罗指给波斯匿王看,感动了所有的人,央掘魔罗也在当下悟道,证阿罗汉果。
在《北传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六)》中记载了佛陀陈述央掘魔罗与其婆罗门师父以及师母的宿世因缘:在过去贤劫之中,迦叶如来刚入涅槃后不久,有一国王名叫"大果",育有一王子,王子身心清净,不欲结婚。王子年过三十之后,国王欲让王子成婚,召请群臣商量,群臣认为应该让王子“乐著五欲”,于是找来一位精通媚术之女,名曰“淫种”,引诱太子。太子后其引诱之后,甚且要求国王将全国中所有未嫁之女,皆应先让王子享乐后才能嫁人。后引发全国人民愤慨,要求国王处决王子,否则推翻王朝。最后国王决定牺牲太子,让众人将王子两手缚之,带到城外凌迟处死。王子临死前,发下毒誓:“今日人民要杀我,愿我来世,当报此仇。又愿我能遇到真人罗汉,速得解脱。”当时的大果王,就是今日鸯掘魔老师的前身,当时的淫女,就是他的师母,当时的人民,就是今日被害者,当时的清净太子,就是今天鸯掘魔比丘的前身。
参考资料[编辑]
《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第八经、卷三十一“力品”第六经、巴利三藏《中部》第八十六经。
《佛说鸯掘摩经》一卷。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鸯崛髻经》一卷。西晋沙门法炬译。
《央掘魔罗经》四卷。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属大乘佛教如来藏学派。
《大般涅槃经》卷17。[5]
《贤愚经》卷11〈45 无恼指鬘品〉:[6]
《出曜经》卷第十七及卷第十八<惟念品第十六>
佛陀曾对弟子们说央掘魔罗是所有声闻弟子中智慧最敏捷[7],而《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等论中提到为利根之人,甚至说是第一利根之人[8][9]
《大唐西域记》有明确记载在室罗伐悉底国有央掘魔罗的遗迹:[10]
“
善施长者宅侧有大窣堵波,是鸯窭利摩罗(唐言指鬘。旧曰央掘摩罗,讹也)舍邪之处,鸯窭利摩罗者,室罗伐悉底之凶人也。作害生灵,为暴城国,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将欲害母,以充指数。世尊悲愍,方行导化。遥见世尊,窃自喜曰:“我今生天必矣。先师有教,遗言在兹,害佛杀母,当生梵天。”谓其母曰:“老今且止,先当害彼大沙门。”寻即杖剑往逆世尊。如来于是徐行而退,凶人指鬘疾驱不逮。世尊谓曰:“何守鄙志,舍善本,激恶源?”时指鬘闻诲,悟所行非,因即归命,求入法中,精勤不怠,证罗汉果。
”
释圣严,圣者的故事,法鼓文化出版社,2017年,ISBN:9789575987589。
䆁达摩难陀著,周金言译,《法句经 故事集》[1][失效链接]
萧玫,《央掘魔罗经》说法策略分析,正观杂志第53期,2010年6月,页6 - 35。[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注释[编辑]
^ 《增一阿含经》31<力品>38-6
^ 《如來藏法門》選讀--殺近千人罪犯證悟阿羅漢之故事─如來藏法門另一章. [2017-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 《增一阿含经》卷31:“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
^ 不同说法:由于伽瞿十分受宠,故其他学生因此忌妒他,就向老师诬告他和师母有染。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不相信他们的话,但经过他们一再的诬告,让他终于相信,而决定报复伽瞿。见,释达摩难陀,《法句经‧故事集》,佛陀教育基金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般涅槃经》卷17〈20 梵行品〉“不以纱草恭敬供养拔其瞋根鸯崛摩罗恶心欲害舍而不救。” (CBETA, T12, no. 375, p. 722, c18-19)
^ 《贤愚经》卷11〈45 无恼指鬘品〉“无恼指鬘品第四十五” (CBETA, T04, no. 202, p. 423, b5)
^ 《佛说鸯崛髻经》卷1:“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有捷疾智,所谓指髻比丘是。”” (CBETA, T02, no. 119, p. 512, a27-28)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35 :“谓利根者如指鬘等。”(CBETA, T27, no. 1545, p. 181, b16)
^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卷71 “如契经说诸利根中。唯有指鬘最为第一。”(CBETA, T29, no. 1562, p. 726, a24-25)
^ 《大正藏》《大唐西域记》卷6(CBETA, T51, no. 2087, p. 899, a21-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