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重庆市召开“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推进会,会上强调,要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重庆市属国有金融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始终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差异发展,为确保改革攻坚各项工作快速全面落实,设立了“三攻坚一盘活”双组长工作制,下设国企改革、资产盘活两个专班,在抓好自身各项业务经营的同时,充分发挥全国首家万亿农商行、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探索深化改革新模式、新途径。
2024年上半年,在“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引领下,重庆农商行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改革转型,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实现了信贷投放“量增、结构优”,金融服务“提质、特色化”,数字转型“提速、亮点多”,完成“提质增效”“资产盘活”“瘦身健体”等专项工作半年任务,并获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秀企业”。
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资产规模突破1.5万亿元,存款余额9416亿元、贷款余额706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4.8%、5.1%、4.5%。资产、存款、贷款规模继续保持重庆第一,综合实力排名全球银行第119位、国内银行第22位,居全国农商行和西部银行首位。
强化降本增效,提升价值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金融让利实体,LPR利率及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银行业普遍面临营业收入增长压力,从A股银行2024年半年报披露数据看,超半数均出现不同程度营收下滑。
面对行业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如何确保改革稳健推进、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重庆农商行在积极推动各项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从降本增效着手,进一步夯实价值创造力。
作为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充分发挥“管理层级少、决策链条短”总部优势,建立了科学高效、持续完备的管理体系,并持续坚持精细化管理。例如,今年上半年,该行围绕费用支出区分基本保障类、动因驱动类和管理驱动类事项,采用量化分析、标杆分析等方法,按照业务条线开展成本作业分析,确定降本增效工作目标。同时,通过管理活动作业分析,制定实施涵盖运营管理等5个方面36条降本举措,建立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持续分析并优化的闭环管理,形成降本增效长效机制。同时,该行于2024年上半年优化调整补充医疗保险计划,员工精算成本也相应有所下降。
重庆农商行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上半年,全行上下联动、同心协力,在合理测算全行费用预算的基础上,采取了开展成本作业分析、制定具体措施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督导考核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成本管控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据重庆农商行2024年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行业务及管理费37.01亿元,同比减少9.37亿元,降幅达20.21%。其中,其他一般及行政开支11.82亿元,同比减少1.58亿元,降幅11.76%。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5.97个百分点,降至25.23%。
围绕“降本增效”目标,通过强化投入产出管理、切实提升费用效率,重庆农商行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益,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价值和效益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6.7亿元,同比下降1.30%,降幅较上年末收窄2.2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1.5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75.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4.4亿元,增幅6.18%;每股净资产10.69元,较上年末增长4.91%;每股收益0.64元,同比增长4.92%。
坚持人才强行,提升战略支撑力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始终坚持“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的发展战略,将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金融科技、人才队伍视为全行发展相互贯通、目标统一的“四大驱动力”。
今年上半年,该行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管、用机制,持续推进与“三行”战略、“一体四驱”发展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开发体系建设,为聚才聚智“搭梯筑台”,拥有员工近1.5万人。
定期报告披露,2023年末,重庆农商行成立了重庆渝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渝银金科”),这也是西南地区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今年上半年,该行部分员工被正式划入渝银金科,不但增强了金融科技研发能力,也为人才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随着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加上坚持具有保障、激励、约束、调节作用的薪酬机制,重庆农商行队伍活力持续增强,人才机制明显优化,人才资源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愈发强劲,地方金融“主力军”地位愈发稳固。
2024年上半年,重庆农商行持续发挥网点、牌照、人员等优势,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以及“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等重大战略。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条线累计投放一般贷款75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26亿元、较年初增加248亿元、增幅7.57%。
同时,该行立足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积极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传统竞争优势,持续巩固拓展在农村和小微市场的优势地位。2024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40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67亿元,规模稳居全市银行同业第一。
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拥有分支机构1743个。其中,1439个网点设在重庆县域、302个网点设在重庆主城,网点覆盖了全市98%以上的街道和乡镇,个人客户数超过了2900万,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有力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在网点全市占比超过30%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增强全行经营发展活力?重庆农商行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农商行”建设,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架构重塑、能力重塑、优势重塑”,全行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客户的金融需求在哪里,我们的金融服务就应该在哪里。”自2024年起,重庆农商行以“业务和科技融合”为突破口,整合成立“普惠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金融科技”四大总部,形成“客户价值一体化设计、业务总部一揽子服务、分支机构一站式对接”的发展模式,出台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33个关键工程、57个项目,有力提升了创新研发质效。
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推进社交银行、数字员工、柜面“云柜员”等智慧模式,并构建了涵盖各业务条线的数字化产品体系,14款数字产品余额较年初增长167亿元,其中拳头产品“渝快贷”贷款余额再创新高,达到232亿元,较年初净增54亿元,保持同类产品余额及增量重庆第一。
此外,今年上半年,重庆农商行全面落实重庆“智融惠畅”工程,自主研发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渝农经管”数智系统、“司库系统”等,并在全市大力推广,有力地支持全市数字乡村、数字国资建设。
“下一步,我行将持续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庆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稳定的经营业绩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是否坚守长期主义、是否坚持稳健经营理念、能否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和“重要标志”,重庆农商行将通过做好“量质效”“量价险”“量本利”三个平衡、算好“总量账”“价格账”“效益账”“三笔账”,有力促进全年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倾力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