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尺蠖求伸
【释义】:尺蠖爬行时先屈缩身体,再向前伸展。比喻人以退为进、蛰伏待时的策略。
【出处】: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说明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更好地伸展,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自身。后演变为“尺蠖求伸”,强调暂时的退让是为了长远的进取。
【拓展】:“尺蠖求伸”常与“以屈求伸”“韬光养晦”等近义词并列,形容隐忍待发的智慧。例如:企业面对市场低迷时收缩业务、储备实力,正是尺蠖求伸之策;运动员赛季后调整休养,是为下一次突破积蓄能量。反义词如“锋芒毕露”“硬碰硬”,则形容不计后果的直接对抗。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的核心动物是尺蠖,它是尺蛾科昆虫的幼虫。这种虫子爬行时身体一屈一伸,形成独特的“拱桥式”运动模式,仿佛在用身体丈量尺寸,故得“尺蠖”之名。其先屈后伸的运动方式,被古人敏锐地捕捉并升华为处世哲学。
小档案
名称:尺蠖(尺蛾幼虫)
英文名:Inchworm / Looper
学名:Geometridae(尺蛾科)
体长:1~5厘米(因种类而异)
运动方式:屈伸蠕动
隶属科目: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全球分布,常见于树林、灌木丛及园林植物上
魅力靓照:
尺蠖拟态树枝难分辨(图片来源:Pixabay)
尺蠖屈伸行进如丈量(图片来源:Pexels)
外形特征:
尺蠖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与植物茎干颜色相似。最显著特征是腹部只有两对腹足(位于第6和第10腹节),因此爬行时需将身体拱起形成环状,再向前伸展。
生活习性:
运动专家:通过交替收缩和伸展身体移动,每完成一次“拱桥-伸展”可前进2~3厘米;拟态大师:静止时身体僵直如小树枝,甚至能随风摇摆,完美躲避天敌;食叶能手:以植物叶片为食,常蚕食果树、林木叶片,是林业常见害虫。
奇闻轶事:尺蠖运动模式改写机器人设计?真的假的?真的!
2016年,哈佛大学仿生工程团队从尺蠖爬行中获得灵感,研发了“尺蠖机器人”。这款软体机器人没有腿或轮子,而是通过镍钛合金肌肉线的交替收缩,完美复刻了尺蠖的屈伸运动——既能爬上陡坡,又能钻过仅自身直径一半的缝隙,甚至被锤子砸中仍能继续前进!
更有趣的是:当被天敌触碰时,尺蠖会瞬间从“树枝模式”切换为“弹射模式”——用尾足牢牢钩住表面,身体猛力弹向空中,同时吐出丝线实现“蜘蛛侠式摆荡逃生”。
摆荡逃生的尺蠖(图片来源:Pexels)